各位大大抱歉嚕
出差一個禮拜
感謝大家的支持已經破萬嚕~^^
回歸正題
今天要介紹的是涓豆腐
這陣子"韓風"陣陣
但是在韓式料理上卻有點停滯不前的窘境
記得以前張阿班在讀書時最愛的豆腐鍋
自從普遍後,整個品質就下降了很多
直到吃到涓豆腐又燃起我以前的嚮往
相信涓豆腐當初在開之前的準備一定相當充足。這邊先看到了MENU的部份,本身就帶有相當的質感在。不但如此搭配的正是店裡的裝潢,不但用稍微暗的光線來營造氣氛感,還從暗色系當底紅色當主的凸顯主題特色,也會讓人直接連想到韓國料理最重要的食材 --- 泡菜
在餐具上也是別有用心,碗裡的涓直接加深大家的印象。連韓式料理普遍的小菜吃到飽,都一改之前大家自己拿時,容易造成動線阻礙的問題,改由港式飲茶的方式,請服務生直接用推車送到每個餐桌前,不但衛生顧到了,動線也明確了,更不用讓客戶自己起身拿取,光這點就讓我為這些服務部份按個讚。
這道是我家女王很愛的霜降豬肉。這邊要跟我之前在傣燒介紹過的做個比較。比起傣燒的醬為重心的霜降豬,涓豆腐的霜降豬,同樣用冰鎮洋蔥來壓味,但是直接用韓式的燒肉醬來調味。感覺不同的是,傣燒的霜降有種乾淨的口感,但是涓豆腐的霜降豬,是一種相當豐富的感覺,不但藉由芝麻來增加風味與口感,更在燒肉醬的調配下,讓人有種卯起來狂吃的衝動感,就像直接用手拿大塊的肉來啃的感覺,讓人不小心就深陷其中。
韓式料理的頭號戰將---辣炒年糕。 這道真的是在道地不過了,以往台灣在這道料理的表現上,容易因為迎合台灣人的習慣,而稍嫌失真。可是涓豆腐的辣炒年糕,真的讓我有回到當初在韓國第一次吃到這道料理的感覺,不但相當的辣,而且帶有延伸性,讓你一口一口之間,不會有任何的失真。並且辣度中帶有濃濃的泡菜味,這正是我說的正統辣炒年糕該有的精神阿。
主菜---泡菜鍋 & 鍋巴飯
相信這個就是最絕品的地方了。泡菜部份相信要弄的像韓式,應該並不難,這個特色的顯示較不明顯。針對豆腐部份,真的是一絕,記得我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尋找的豆腐製造商,不但層層把關品質,到了料理的時候,也相當的精緻。豆腐最難處理的就是 --- 味道,不會像豆皮一樣的吸湯,品質越好的豆腐,表面的滑嫩度也就越好,本身豆味相對也會更濃郁。可是相信真正對豆腐料理有研究的人都知道,優點有時候是最大的缺點,在這樣高品質的食材下,反而泡菜鍋容易變成豆腐是豆腐,泡菜是泡菜,那弄在一起的意義就整個失去了。
偏偏涓豆腐就是厲害了,不但吃得到豆腐高品質的感覺,在滑進嘴的那一瞬間,竟然爆發出泡菜濃郁的香氣,還帶有些許刺刺的辣,這種感覺真的很酷。就像交響樂,磅礡的氣勢底下還帶有輕樂器襯托出的細節,這真的讓人無法忘懷的感覺,已經是一種藝術了。
看到這你以為夠了? 錯。好戲才正要上演。與泡菜鍋並列兩大特色主食的另一個主菜---石鍋拌飯。一般想吃到這兩種,就是要分別叫兩份來吃,而涓豆腐就是巧妙的把這兩種合在一起。
藉由石鍋配紫米飯的搭配方式,相當聰明的先把味道封在裡面,在用鍋巴的方式呈現,最後直接配上剛剛的泡菜湯料,然後趁還熱熱的趕快拌一拌,是的專屬涓豆腐的新吃法就這麼呈現了。當然要比上正統石鍋拌飯來說,缺乏了炒料的香與豐富度,但是並不會因此而減少這道料理的特色性,反而增加了一種新感覺。
這邊張阿班再偷偷告訴大家一種自創吃法。記得剛剛的辣炒年糕嗎? 那種辣度與延伸性,就是"炒" 出來的,而剛剛不是說缺了炒味嗎?? 講到這邊大家應該就會運用了,不過記得別加太多湯,才弄得出心目中的石鍋拌飯唷~^^
最後這個甜點跟大好物蓋飯的一樣,是用豆腐做的甜點料理。訴求都是藉由新鮮的豆腐味,讓剛剛那種很火辣的感覺,得到一種緩衝,帶有清新的豆腐配上一些些的黑糖來提味,我相信這會慢慢變成一道主流的甜點。
總結:
品質這件事情,是存在所有細節的,涓豆腐真的就是顧到了這堆的環節,從最主要的豆腐開始延伸出來的,是環環相扣的細膩。而料理之中最重要的"精神",也在這裡被落實的相當徹底,料理中要就做到最道地,而不是愛像不像,為了迎合而更改的那種感覺,真的是有破壞到這種精神。所以對於涓豆腐這種徹底的精神,是我給他最大的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